百名“洋员工”电建求学记 | |||||
| |||||
近日,《中国电力报》、中国电建集团门户网站等媒体相继刊载以公司卡西姆港燃煤电站100名巴基斯坦籍员工在崇信电厂培训为背景的通讯稿《百名“洋员工”电建求学记》,现全文转载如下:
百名“洋员工”电建求学记 在22岁的巴基斯坦小伙阿迦·萨德·可汗的眼里,中巴经济走廊像一条红线,将阿拉伯东海岸的卡西姆燃煤电站,与万里之外的中国电建甘肃能源崇信电厂,紧紧的联系在一起。 2016年10月,阿迦·萨德·可汗和其他99名同伴一起,作为参与卡西姆燃煤电站运维工作的巴籍员工,来到甘肃崇信电厂,进行为期半年的技术培训。如今,他已顺利结业,准备回到巴基斯坦投身家乡的能源建设。 这一切的背后,是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集成全产业链优势,推动中国技术、中国标准、中国设备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导向。在这个战略导向的引领下,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卡西姆电站,积极推动本土化战略,吸引了大批的当地籍员工加入中国电建,开始他们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职业生涯。 于是,有了现在百名“洋员工”来到中国电建求学的故事。百里挑一:中国电建受“洋学生”热捧 NED大学是巴基斯坦最好的理工类大学之一,被称作巴基斯坦的“清华”。 毕业于该校的阿迦·萨德·可汗,在看到卡西姆燃煤电站的招聘运维员工的信息时,学习电气专业且成绩优异的他信心满满,毫不犹豫的带上简历前往应聘。 卡西姆电站是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最大海外项目,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首批落地项目。电厂采用2台660MW超临界机组,投产后,将大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局面,并对巴基斯坦国家调整电力及能源结构、缓解供需矛盾、优化投资环境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就业、改善民生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。 阿迦·萨德·可汗虽然为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,但他来到招聘办公室时,却还是被竞争的激烈程度惊呆了。递交书面简历并接收初步审核的应聘人员,足足有几百人,队伍排出了几百米长。随后的信息更是让自信的穆巴沙变的忐忑起来,招聘的岗位共100个,但应聘人员却达到了惊人的1.6万人。 1:160!激烈程度远超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应聘。中国电建的岗位为何如此受热捧?负责招聘的主考官解释说,其一是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。在临时营地,巴方员工居住在四人间或六人间内,空调、洗衣机、电视机、热水器等电器是标配。待项目建成后,运维人员将搬入永久营地的双人间,高级管理人员则可以独享单人间。其二是优厚的薪资。在卡西姆电站,普通员工的工资能达到当地企业的2倍以上,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高达5倍。同时,卡西姆电站开设有3个巴基斯坦风味的食堂,一日三餐由当地厨师烹制美食。在“开斋节”、“古尔邦节”等巴基斯坦重要节日,当地员工可享受带薪休假待遇,营地还专门设立了祈祷室等宗教设施。 而对于阿迦·萨德·可汗来说,他更看重的是卡西姆电站带给他的成长平台。他说:“中国电建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中国企业之一,卡西姆电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,开拓了视野。我的父母都以我为骄傲,我要努力工作,用我所学到的本领服务中国电建和我的国家。” 最终,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,100名巴籍斯坦籍新员工脱颖而出,而阿迦·萨德·可汗也凭着优异的表现榜上有名。这100名新员工来自巴基斯坦10余所著名大学,其中还有3名在中国留学归来的毕业生,他们的专业涵盖了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、化学、管理、财务等5大类。而以往,在巴基斯坦,只有伊斯兰堡、卡拉奇和拉合尔几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,超过80%的应届毕业生会先就业再择业。 甘肃能源公司经过反复研究,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,让100名新员工到甘肃能源崇信电厂进行集中培训,一是两座电厂的技术参数非常相近,二是现场培训有助于新员工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,提高业务能力,三是在中国培训可以加快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电建企业文化的理解,更快的融入电建团队。 2016年10月15日,他们辗转从卡拉奇飞到北京,又从北京转机到西安,再乘坐大巴到达甘肃崇信电厂。当阿迦·萨德·可汗踏上中国的土地,抬头看到电厂那雄伟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烟筒时,看到热情相迎的电厂领导和未来的中国同事,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感动,更有一种激情的斗志。 他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:“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!”大国情怀:倾情分享先进的中国技术 在大踏步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除了世界奉献高质量的精品电站,中国电建更加注重与所在国分享先进的工程技术,带动所在国工业水平的提升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民族开放包容、真诚友善的大国情怀。 如何做好这一百名“洋员工”的技术培训工作,进而推动中国电建电力运营工作的培训水平,为国际电力运营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? 中国电建抓住契机,在甘肃能源崇信电厂成立了电力运维实训基地,并与上海电力学院合作成立“一带一路”能源电力人才培训基地、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作成立国际业务(一带一路)人才培养合作单位,打造中国电建集团电力运维业务的国际化战略平台;校企合作、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前沿性示范平台;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专业化人才输出平台,为中国电建集团的转型升级、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战略和人才支撑。 首批一百名“洋员工”成为这一系列部署的切实受益者。经过科学的调研安排,培训分理论培训、安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、电厂跟班实习和仿真机培训四个阶段。理论培训由上海电力学院教授授课,其他各阶段培训由甘肃能源公司火电专业技术人员授课。 23岁的穆巴西尔,自信开朗,无论做什么事,都自信能做到最好。但是,熟悉和掌握电厂锅炉和汽轮机运行的热控测点系统图,却成为他的一个“拦路虎”。一张A3纸满满的电力设备符号和线路,要做到牢记于胸,快速的默画出来才算达到要求。 在经过几天的学习记忆后,穆巴西尔发现自己默画系统图时,不是将阀门标错、漏画,就是线路出问题,反复多次,效果都不太好。他的班长——热控专家赵国亮也急在心里,经过仔细观察和琢磨,赵国亮发现穆巴西尔记不好的原因,在于对系统图的理解不够深刻。于是他总结出了“四步记忆法”:第一步先画主设备,第二步将设备按系统流向连接起来,第三步把阀门和系统分支加入进去,第四步补充热控测量仪表。 穆巴西尔在把每一步的内容理解透彻以后,再画热控测点系统图时变得游刃有余。他开心的把个方法推广给他的同学们。赵国亮也通过这次的经验,向学员们教授了一句中国名言 “三思而后行”:在记忆专业知识之前,一定要认真思考,掌握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,这样再学习时就容易多了。这句中国名言,现已成为“洋学员”们的座右铭,深深的印在脑海里,并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。 阿撒恩是“洋学员”中汉语进步最快的学员,每天都操着不太标准的汉语,积极的与中方员工沟通和学习,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用汉语说出锅炉专业常用的工具名称。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,崇信电厂提前对厂区的标示牌、机组的集控操作平台、仿真机训练平台以及电厂的运行规程、操作规程等作了英汉双语化的升级。 不仅“洋学员”们积极学习汉语,中方同事也积极的向他们学习英语。经过一个月的相互磨合,基本实现了顺畅的沟通和交流。 “授人以鱼”同时“授人以渔”。在海外项目实施中,中国电建注重发掘当地有资质和潜力的分包企业,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工程分包联系,分享先进工程技术和管理理念,加大当地工程技术、安全、质量等高级技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。 Descon公司是卡西姆电站项目的分包商,土建工程师卡姆兰•哈什米经过在卡西姆电站一年多的工作,在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均得到较大地提升。如今,他已被提升为技术主管,被派往该公司另一个项目挑大梁。“这完全得益于在卡西姆项目的工作和学习经历,真心的感谢中国电建!”中巴情深:有一种友谊叫巴铁 初春的一个晚上,崇信电厂职工宿舍明亮的灯光,在空旷的夜色中显得那样安祥而宁静。 锅炉工程师王鑫元,接到他的巴籍学员的邀请,要他到603房间去帮他们解决几个疑难问题。当他刚来到房间门口,房门突然打开了,里面彩灯闪烁,巴基斯坦的小伙们一起欢快的对着他唱起生日快乐歌…… 猝不及防的王鑫元,一下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。他从来没有想过,这些“洋学生”会用这种方式,来表达对他这位“中国师傅”的敬意和祝福! 在欢快的具有巴基斯坦风情的音乐声中,巴基斯坦的小伙子们把王鑫元围在中间,一边跳着,一边齐声喊“王师傅!讲几句”。王鑫元眼含热泪,却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…… 中国和巴基斯坦,相隔万水千山,不同的是文化和风俗,相同的是真诚和善良。小组长阿布加德的床头上,堆放着不少从网上购买的礼物。他介绍说,妹妹是个护士,所以给她买了一个粉色的听诊器;母亲喜欢中国的丝绸,所以为她买了中国衣服;另外中国产的手机又便宜质量又好,一下买了五部,准备送给亲戚和朋友。 “这要感谢我的中国师傅杨建伟!这些礼物都是他在网上帮我反复挑选购买的,中国的网购太方便了!”。 阿里达夫有一个非常霸气的中文名字叫马超。当问他名字的来历时,他说是经过认真研究,发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氏居多,于是给自己取名马超。为加强巴籍学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,甘肃能源公司组织大家参观附近的崆峒山和崇信县文化馆等活动。阿里达夫感慨地说:“中国地大物博,有着悠久的历史,我感到十分震撼,我热爱这个国家,更热爱我的中国同事!” 除了羡慕中国美丽的风景和文化,阿里达夫最佩服的就是中国同事的勤劳。“他们每天早早起来,一整天都在勤奋的工作,效率特别高。”他说,“我想这大慨是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的原因。”在中国同事的影响下,学员们的纪律性不断提高,如今都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。 奶茶是巴籍学员们最喜欢的传统食物。他们把买来的牛奶加水烧开,放入粉末状的红茶慢慢熬煮,再加入糖。阿布加德每逢业余时间煮了奶茶,都会邀请中国同事过来品尝。大家围坐在宿舍的床上,交流工作和生活,不时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。 为了尊重巴籍学员的文化传统,关心他们的生活。甘肃能源公司在宿舍区专门设置了祈祷室,并根据巴方的传统进行了精心布置。同时开办了清真食堂,按照巴方的口味制作食物,还增加了兰州拉面、宫保鸡丁、麻婆豆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食品,受到了巴籍员工的欢迎。 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,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。凌晨四点钟,起来上厕所的德里哈里,不经意的向窗外一望,立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喊起来:“下雪了!下雪了!”从未见过下雪的巴籍学员们,纷纷从床上跳起来,有的顾不上穿鞋子,赤着脚就冲下楼,扑到雪地里。他们快乐的打起雪仗,情不自禁地在雪地里打滚。看到他们快乐的样子,中国同事也受到感染,一起加入到打雪仗、堆雪人的行列中来。德里哈里说,那一晚,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记忆。 转眼间,培训圆满结束。甘肃能源公司为这些“洋学员”们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。阿迦·萨德·可汗等9名优秀学员代表走上领奖台,高高捧起具有巴基斯坦风格的蓝色结业证书和中国红的荣誉证书,台下顿时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和欢快的呼声! 阿迦·萨德·可汗告诉记者:“我们这里的培训结束了,但是新的道路刚刚开始。在这里,我收获了知识,更收获了珍贵的中国友谊!” 他动情地说:“China, We are brother!”
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